姬路城相关(主要事件) | 姬路城相关(其他)/姬路市区的事件 | 全国史 |
公历・年号 | 事件 |
8世纪 | 播磨国府安置于姬路。
由于播磨国的国府安置于姬路,其后也继承了中心地的特性,成为人力和物资汇聚的地区。这成为羽柴秀吉和池田辉政重新建造居城时,选择姬路作为根据地的前提。 |
1324~28年・正中・嘉历年中 | 据《峰相记》记载,此时播磨国内的“恶徒”势力扩大,筑城技术也取得了进步。
在《峰相记》这一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历史资料中,可以了解到城中擅长军事行动的新兴势力人群的情况,例如“射箭、投飞石”、配备兵楼和各种盾等。 |
1333年・元弘3年 | 赤松则村(圆心)响应倒幕起义,把势力范围定于姬山。 |
1346年・贞和2年 | 赤松贞范首次在姬山筑城。
与父亲赤松则村同时发起行动,支撑了赤松氏对播磨国的统治。据江户时代地志《播磨鉴》记载,山顶寺院移至山麓,建造了作为姬路城起源的宅邸。 |
1397年・应永4年 | 京都北山第(金阁)实施了立柱和上梁。 |
1441年・嘉吉元年 | 赤松满祐杀害将军足利义教,同年于城山城兵败而亡。(播磨成为山名氏的领地) |
1467年・应仁元年 | 应仁之乱爆发。赤松政则收回播磨国,在姬路修筑了城堡。
赤松本家在1441年嘉吉之乱中被从播磨除名,其后,当家的赤松政则趁着应仁之乱进驻姬路,除了鹤见丸和龟居丸,他还对城堡的樱门、桐门、菊井等进行了修复。 |
1469年・文明元年 | 赤松政则建造并迁往置盐城。 |
1535年・天文4年 | ※刻有该年铭文的一石五轮塔被用于羽柴秀吉的旧天守阁背面。 |
1537年・天文6年 | 建造犬山城天守阁的下层部分。(望楼部分于庆长年间补建) |
1543年・天文12年 | 葡萄牙船来到种子岛,传来火枪。
葡萄牙人带来的火枪瞬间在日本国内传开,对战术和筑城方法造成重大影响。以加厚壁土的围墙和箭楼围绕的平地城郭,取代原先的山城,主导了城郭史的走向。 |
1561年・永禄4年 | 黑田重隆、职隆父子修复姬路城。(永禄新城) |
依据《正明寺文书》,可确认“姬道御构”的存在。
据《正明寺文书》售券记载,姬道村助大夫的旱地位于“姬道御构东门之口”。“御构”的详情尚不可知,其城郭要素可能被其后的姬路城继承。 |
|
1575年・天正3年 | 长筱之战。黑田孝高进京会见织田信长。 |
1576年・天正4年 | 织田信长动工建造安土城,转移根据地。
织田信长的安土城以高石墙加固城山要冲,通过在其中心创建华丽的天守阁建筑等,展示压倒周围的权威,确立了以后的城郭风格。目前仍在基于挖掘调查结果修整史迹。 |
1577年・天正5年 | 为了征服日本的中国地区(对毛利氏),羽柴秀吉被派往播磨。 |
1580年・天正8年 | 三木城(别所氏)、英贺城(三木氏)及长水山城(宇野氏)陷落,播磨平定。 |
受命摧毁东播磨和中播磨的城(置盐和御着等9座城)。
秀吉平定播磨后,对中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赤松本家的置盐城等境内不需要的城郭进行“毁城”,为建立面向地区社会的新统治体系,自上而下实施城郭管理和统治。 |
|
黑田孝高向羽柴秀吉献上姬路城,移至妻鹿的国府山城。 | |
1581年・天正9年 | 羽柴秀吉在姬路城建造三重天守阁。 |
1582年・天正10年 | 羽柴秀吉对备中高松城进行水攻。本能寺之变。秀吉讨伐明智光秀。 |
1583年・天正11年 | 羽柴秀吉动工建造大坂城,羽柴秀长成为姬路城城主。
大规模修复石山本愿寺旧址,开展筑城工程,打造丰臣家的居城,同时也着力于以船场为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城下町。从战乱到天下统一,追求与时代变迁相应的城郭形象。 |
1585年・天正13年 | 羽柴秀吉晋升至“从一位”官职,成为关白(辅助天皇的最高位大臣)。(次年接受丰臣姓) |
赤松则房被移封至阿波国。(在中世纪负责守护播磨的门第迁至他国) | |
1588年・天正16年 | 在日本全国颁布“刀狩令”。 |
1590年・天正18年 | 丰臣秀吉制服关东的北条氏。德川家康进驻江户城。 |
1591年・天正19年 | 丰臣秀吉命令出兵朝鲜。(直至庆长3年) |
1598年・庆长3年 | 丰臣秀吉去世。赤松则房去世。 |
1600年・庆长5年 | 关原之战。池田辉政获封粮食产量52万多石的播磨国。 |
1601年・庆长6年 | 池田辉政对姬路城启动筑城工程。
关原之战后,池田辉政成为粮食产量52万石的播磨国领主,他把姬路城修筑成今日所见景象。池田辉政虽为德川家康的女婿,但有人认为这一任命是出于他是受丰臣恩顾的旁系大名(诸侯)之一,是顾虑到的大坂方面(丰臣秀赖)的人选。 |
1603年・庆长8年 | 德川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。千姬嫁给丰臣秀赖。 |
池田辉政的次子忠继获封粮食产量28万多石的备前国。 | |
1606年・庆长11年 | 池田辉政参与江户城的修筑工程。 |
1607年・庆长12年 | 池田辉政参与骏府城的修筑工程。 |
1608年・庆长13年 | 池田辉政参与丹波筱山城的筑城工程。 |
1609年・庆长14年 | 姬路城的大天守阁竣工。 |
1610年・庆长15年 | 池田辉政的三子忠雄获封粮食产量6万多石的淡路国。 |
池田辉政参与名古屋城的筑城工程。 | |
1611年・庆长16年 | 丰臣秀赖进京,在二条城与德川家康会面。(辉政陪同秀赖) |
1613年・庆长18年 | 池田辉政去世。长子利隆作为姬路城主继承粮食产量42万石的封地。 |
1614年・庆长19年 | 大坂冬战。
经加强的大坂城,成为真正难以攻陷的城郭。冬战中,充分发挥了作为军事设施的能力,形成城郭攻防战。但在讲和后,防线被破坏的大坂城没有固守城池。 |
1615年・元和元年 | 大坂夏战。颁布一国一城令。
在消灭大坂城丰臣氏、确立德川霸权的阶段,发出指示把大名(诸侯)在领地内拥有的城郭限制为一个居城。作为江户幕府管理和统治对象的近代城郭,从此固定下来。 |
幕府制定《武家诸法度》。(禁止建造新城,修复城郭须申报) | |
1616年・元和2年 | 千姬改嫁桑名城主本多忠政的儿子忠刻。
虽然作为德川秀忠的女儿(母亲是阿江)嫁给丰臣秀赖,但在大坂战役中与秀赖死别,其后与本多忠刻再婚,在姬路城开始了新生活。在此时期,西之丸因其夫妻之故而修整。 |
1617年・元和3年 | 本多忠政成为姬路城主。千姬与忠刻一起进入姬路城。 |
1618年・元和4年 | 本多忠政改修船场川,开通船运。船场川沿线汇聚材木町。 |
1619年・元和5年 | 幕府以擅自修理广岛城为由,罢黜福岛正则。 |
从松本城迁移过来的小笠原忠真启动明石城的筑城工程。 | |
1623年・元和9年 | 千姬在男山祭奠天满大自在天神的木像。(从西之丸遥拜) |
1626年・宽永3年 | 本多忠政在姬路城大天守阁的初重桁架下方补加角撑。 |
本多忠刻去世,千姬回到江户。 | |
1637年・宽永14年 | 岛原之乱。
江户幕府终于击破固守原城的武装暴动势力,因担心古城被用于战斗,进一步落实“毁城”措施。岛原之乱后,没有正式的军事冲突,对实际作战的体验逐渐淡化。 |
1644年・正保元年 | 幕府让绘制和提交诸国的国图和城图。
江户幕府要求各大名(诸侯)在绘制国图的同时,提交日本全国的城图。迄今仍存的正保城图纸正是此时绘制。在曲轮和壕沟的规模、天守阁和箭楼的图示等方面,试图以日本全国通用的方法掌握城郭的主要军事信息。 |
1648年・庆安元年 | 进入赤穗的浅野长直开始根据兵法理论改修城堡。 |
1652年・承应元年 | 榊原忠次检查姬路城内备付的食盐。向总社进献石鸟居(现存)。
![]() |
1656年・明历2年 | 榊原忠次对姬路城大天守阁的东西大柱根部进行修理。
姬路城天守阁以2根大柱子贯通中央,加固了多层建筑的内部构造。可以判断,筑城后经过50年实施了大修葺,对大柱的柱根部分进行了加强。 ![]() ![]() 【左:姬路城大天守阁的东大柱(柱根部分) |
1657年・ 明历3年 | 明历大火烧毁了江户城天守阁。(其后没有重建)
作为日本最大的天守阁,彰显德川将军的权威。其后,江户城延续着没有天守阁的时代,但也成为重新审视城郭与天守阁关系的机会。 ![]() |
1659年・万治2年 | 姬路城下/本町 曾担任但马屋九左卫门小吏的清十郎发起持刀伤人事件。(阿夏・清十郎) |
1687年・贞享4年 | 本多忠国为姬路城大天守阁增加支柱,也修理了屋顶。 |
1701年・元禄14年 | 赤穗的浅野家被改换。本多忠国建立胄山神社,捐赠神社领地。 |
1741年・宽保元年 | 榊原政岑为江戸吉原的高尾大夫(艺妓)赎身,受到处分。 |
1743年・宽保3年 | 松平明矩为姬路城大天守阁顶上斜支柱和支柱。(阻止倾斜) |
1749年・宽延2年 | 酒井忠恭成为姬路城主。作为家臣长的川合定恒迅速应对城下的水灾。
此时,流传着让难民们到姬路城内避难的佳话。并且,在市川左岸的山腰建立了祭奠溺死者的菩提碑(现存)。 ![]() ![]() 【左:宽延2年洪水中的溺死者菩提碑】
|
在总社门旁边开设藩校“好古堂”。景福寺移至现在所在地。 | |
1762年・宝历12年 | 改变姬路城下的桥元新町和小姓町的年贡,征收地子银(土地税)。 |
1773年・安永2年 | 酒井忠以在外壕沟的拐角打桩,设置防止跌落的扶手。 |
1799年・宽政11年 | 酒井忠道在姬路城内祝贺酒井氏入封姬路50周年。 |
1809年・文化6年 | 酒井忠道按照义仓法的建议,在领地内设置“固宁仓”。
设于姬路领地内用以应对饥荒的贮粮设施。仓名源于中国《书经》中的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”。 ![]() |
1816年・文化13年 | 藩校“好古堂”移至正门城门河堤前方,扩大规模。 |
1820年・文政3年 | 因经营姬路藩,把东山陶器的窑移至男山麓,开设陶器所。 |
1822年・文政5年 | 在姬路城内的隐兵处放牧陆奥国南部产的马。(以备紧急时搬运物资)
夹着内壕沟的、延伸至姬路城所在姬山和鹭山北麓的曲轮。虽是隐藏兵力的预备空间,但可用于各种用途。 ![]() |
1846年・弘化3年 | 酒井忠宝开始为饰磨筑港。 |
1849年・嘉永2年 | 幕府允许在松前藩(虾夷地)和福江藩(五岛列岛)构筑新城。 |
1850年・嘉永3年 | 姬路藩在家岛和室津修筑炮台。 |
1853年・嘉永6年 | 佩里(美国)率领4艘黑色军舰来到浦贺。 |
1857年・安政4年 | 开始在箱馆兴建五棱郭。 |
1865年・庆应元年 | 酒井忠绩就任幕府大老职位。 |
1868年・明治元年 | 鸟羽、伏见之战。之后冈山藩兵进驻姬路并对峙。1月16日,姬路城开城。 |
1871年・明治4年 | 废藩置县。在播磨国16郡成立姬路县(改称饰磨县)。 |
1873年・明治6年 | 把日本全国的城郭分为陆军省管辖的存城(含姬路城在内的58座城)和大藏省管辖的废城。
陆军管辖地使用的城郭被允许作为城地存续下来,其余则被划分为“废城”,还把不需要的城郭部分出售给民众。与此同时,旧设施很难维护和管理,无法指望保存。 |
1874年・明治7年 | 决定让大阪镇台歩兵第10联队驻扎姬路,并派遣1个中队。 |
1876年・明治9年 | 饰磨县厅从旧本城(三之丸)移至城外的药师山。
![]() |
废弃饰磨县,合并至兵库县。 | |
1877年・明治10年 | 西南战争。西乡军围攻熊本城,但未被攻陷。 |
1878年・明治11年 | 陆军大佐中村重远申报保存姬路城和名古屋城。
作为在结构上是日本全国独一无二的城郭,中村大佐向陆军长官山县有朋呈报名古屋城和姬路城的修葺费用。在其努力下,获得了修缮补贴。 |
1882年・明治15年 | 姬路城的备前丸发生火灾,建筑烧毁。 |
1889年・明治22年 | 施行姬路的市制。 |
1894年・明治27年 | 播但铁路(姬路~寺前间)开通。 |
1896年・明治29年 | 在姬路创设陆军第10师团。(军用设施集中于旧中壕沟以内)
![]() |
1904年・明治37年 | 日俄战争爆发。 |
1908年・明治41年 | 组织白鹭城保存期成同盟会,申请保存修葺姬路城。 |
1910年・明治43年 | 姬路城实施明治修葺。(次年竣工)
用于工程的栈桥,从设有踏板的天守阁东面延伸至喜斋门的前面。经此次正规修葺后,姬路城终于从多年的荒废状态恢复了体面。 ![]() |
1912年・大正元年 | 姬路市批准无偿借用姬路城(本丸、二之丸以内),与姬山公园一起开放。 |
1919年・大正8年 | 在城内的隐兵处建立丰臣秀吉铜像。(现存台座)
![]() |
1925年・大正14年 | 为保存歩兵第10联队(向冈山迁移)旧址,结成姬路城胜地保存期成同盟会。 |
1928年・昭和3年 | 根据《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法》,姬路城的6万余坪(一坪约等于3.3平方米)土地被指定为史迹。 |
姬路城的管辖权移至文部省。 | |
1931年・昭和6年 | 根据《国宝保存法》,姬路城天守阁9笔被指定为国宝。(同年,追加指定箭楼、门及围墙) |
修建大阪城天守阁(钢筋混凝土结构)。 | |
1932年・昭和7年 | 为改修国道2号线,填埋从埋门至总社门的中壕沟。
![]() |
扩大姬路城内的开放范围。(加上含西之丸在内的菱之门以内) | |
1934年・昭和9年 | 在三之丸广场举行筑城600周年纪念仪式,并举行城祭。 |
西之丸长局的一部分与石墙一起被暴雨摧毁,文部省直接负责修葺。 | |
1937年・昭和12年 | 松竹电影公司拍摄外景时,误将“RO”之门的一部分和土墙/石墙炸毁。 |
姬路城内的松树因出现食松虫受灾。(松苗的栽种) | |
1941年・昭和16年 | 尝试向姬路城大天守阁的第五重设置伪装网。(次年覆盖整个天守阁)
伪装网用墨浸染约6毫米的草绳,以3厘米左右的网眼制成。出于防空考虑,让姬路城的白壁看起来不显眼。 ![]() |
1943年・昭和18年 | 对于姬路城西之丸的各个箭楼以及“HA”、“NI”两门的屋顶接缝灰泥,涂了古色。 |
在姬路城内挖掘防空避难壕。 | |
1944年・昭和19年 | 在姬路城内挖掘用于防火的贮水池。建立中村重远大佐的表彰碑(现存)。 |
1945年・昭和20年 | 7月3日的空袭使姬路市内化为一片焦土,但姬路城(菱之门以内)没有受灾。
![]() |
西之丸收容灾民。 | |
战争结束。撤去姬路城的伪装网。 | |
1947年・昭和22年 | 在姬路城三之丸建立棒球场和相扑场。
![]() |
1949年・昭和24年 | 结成白鹭城修筑期成同盟会,申请国库补助。 |
1950年・昭和25年 | 重启一度中断的姬路城保存工程。在姬山公园安装电灯设备。 |
1951年・昭和26年 | 根据《文化财保护法》,姬路城的天守阁被指定为新日本“国宝”。 |
1955年・昭和30年 | 连接姬路城和姬路站的大手前通完成。
|
1956年・昭和31年 | 姬路城大天守阁等拆修工程正式启动。
天守阁覆盖着毫无修饰的屋顶,从其南面到三之丸,设置了工程中使用的栈桥。此次修理的规模很大,把天守阁全部拆解,实施地质调查,打下混凝土基础,然后加上新建材重新搭建。 ![]() |
姬路城址成为特别史迹。 | |
1959年・昭和34年 | 举行姬路城大天守阁的立柱仪式。 |
木曾谷的丝柏木材和笠形山的丝柏木材作为新的西大柱被搬入。
![]() ![]() 【左:姬路城大天守阁西大柱的搬入/木曾丝柏】 |
|
1960年・昭和35年 | 结束姬路城大天守阁的木架作业,举行上梁祭。 |
1964年・昭和39年 | 姬路城天守阁群及周边建筑的保存修理工程结束。 |
1972年・昭和47年 | 山阳新干线(新大阪~冈山间)开通。 |
1976年・昭和51年 | 特别史迹姬路城址周边开始正式挖掘埋藏文化财产。 |
1983年・昭和58年 | 在姬路城址内,兵库县立历史博物馆和姬路市立美术馆开馆。 |
1989年・平成元年 | 市制100周年纪念活动“姬路百祭Shirotopia”在姬路城址内举行。 |
1993年・平成5年 | 姬路城与法隆寺一起被注册为日本最早的世界文化遗产。
以环形连立式天守阁为首,许多现存的门(15栋)、围墙(32栋)、箭楼(27栋)被指定为日本国家文化财产。此外,旧中壕沟的内侧一带作为特别史迹,实施了环境保护。可以说,这是兼具强度和美观的、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城郭。 |